开云体育app-亚特兰大新星逐渐崭露头角,备受球迷关注
顾准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
地地道道上海本地人
19岁被誉为“会计奇才”
20岁成为中共党员
34岁任上海市税务局局长
……
他不是
《小时代》顾里的弟弟
却同样拥有
俊美的长相
聪慧的头脑
年少成名、“傲”气十足
……
(迷妹,请擦掉你的哈喇子)
第一人
1957年,双百方针提出之后,在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的顾准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引起轩然大波。
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书影
文中直言社会主义经济应该以市场价格、市场规律调节生产,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经之路。
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顺利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统一的经济观点是斯大林提出的“价值规律不调节生产,只在一定程度调节流通”。
顾准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常识,在当时却是十足的离经叛道。
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所涉及到的主题研究发展趋势。(*摘自中国知网)
“幸亏有了顾准,才挽回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可耻年代的集体名誉”。顾准五十年代的研究主题,在之后的二十年中几乎无人涉及,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第一任
顾准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务。
右起:顾准、刘晓、陈同生
1949年,随军回到家乡上海,任上海财政局局长、税务局局长。
外滩六号,建国初为上海税务局办公楼
1949年末,以莫斯科市副市长为首的苏联市政工作专家团来上海,顾准向列宁格勒州财政厅长阿尔希波夫请教苏联城市中税收工作的组织方法,阿尔希波夫告诉他,苏联实行“专户专管”。
阿尔希波夫夫妇
(*作为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苏联来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为建立中苏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这启发顾准以专管的方法解决税源管理的问题,即在全市组织设立若干区分局,每一区分局下按地段建立稽征组(后改称税务所),稽征组里的每位税务员专管若干纳税户。这就是现行“税务专管员”制度的雏形。
第一本
顾准初中于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两年学习会计,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中国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培养过张闻天、华罗庚、顾准、江竹筠、秦怡等杰出人才)
潘序伦非常看好顾准,并有意让其成为其会计事业的接班人,但后来顾准参加革命,去了解放区。
潘序伦(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与顾准合影
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 1934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采用。本人被聘到之江大学、沪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作会计学兼职教授。
让顾准年少成名的著作《银行会计》
1963年顾准撰写了《社会主义会计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和《会计学原理》,潘序伦看到书稿后写信给顾准:“回忆我等共事之初,我弟年方幼,我已壮年。今我已暮年,我弟亦垂垂老矣。……然我弟之才,十倍于我”。
顾准部分著作书影
1934年8月后,顾准因革命身份暴露,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从事地下活动,写作一度成为他的唯一经济来源。自1934年写成《银行会计》后,顾准陆续写成出版了《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此外,顾准还参与修改了《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并在离开上海后写作出版《中华政府会计制度》。
结束语
顾准的头衔很多: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作为税青,更多的关注点是会计与税务。从15岁的天才少年到挑战业内专家的会计新星,从高产会计作家到刚直求真的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再到质疑苏式会计制度的研究者,顾准是榜样。
1950年4月15日,上海市财政局局长顾准在上海市一届三次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上海市财政及税务工作报告
由中国会计博物馆发起的首届“中国会计名人”评选中,顾准名列于9位会计名人之中。其税收主张对于税收管理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来源:青春税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